十年铸辉煌 携手向未来——回眸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承德经济发展变化与成就
来源:承德市人民政府2024-07-19 14:27浏览次数:

图为开通的京沈客专。 本网摄影部 摄

本网记者 李亚冰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一张蓝图绘到底,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十年间,承德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生态建设:联建联防联治,共筑绿色屏障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其生态环境对于保障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十年来,承德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与北京、天津及相邻地区建立了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机制。

2020年,我市与张家口市及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签订了《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两市三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并在次年联合签发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协同发展工作要点》。这一协议深化了12个方面的协同合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逐年联合印发工作要点,开展联合执法、联合监测和应急演练行动。此外,我市还与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签订了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共享协议,宽城、兴隆等地也分别与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开展联防联治联建工作。

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我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800里滦河水质保护”和“200里潮河净水廊道”工程,治理水土流失6000多平方公里。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立法,颁布了《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和《承德市滦河潮河保护条例》,从法治层面防治污染、优化生态。

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市国、省考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由“十二五”末的88%提高到100%,入京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Ⅰ类,入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0.03%,有林地面积占到京津冀的32%,市本级和8个县(市)全部建成了森林城市。承德用实际行动筑牢了京津绿色屏障,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我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坚持“风光水储氢”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构建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目前,全市清洁能源总装机达到140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88.8%。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10台机组并网发电,在建及列规的抽蓄项目共5个,正在形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集群。

我市还积极推进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合作。与北京共建了19个蔬菜(含食用菌)应急保供基地,与首农食品集团、天津食品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合作。首农食品集团在承德投资了多个食品项目,天津食品集团在围场兴建了百万只优质肉羊及屠宰加工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丰富了京津地区的农产品供应,也带动了承德农业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市与京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合作建设承德中心,开通承德市科技创新与文献服务平台,积极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承德转化落地。近年来,我市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1项,2023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7亿元,位列全省第三位。

交通一体化:互联互通,区域协同发展新动力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率先突破领域。十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交通一体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京沈客专、张唐铁路等铁路建成通车,承德进入北京1小时生活圈。环首都的兴隆、滦平、丰宁三县开通了至北京的城际公交,实现了与北京的同城化。承德普宁机场已开通21条航线,通达全国20个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也于2023年开工,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通车,将进一步织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路网。

交通的互联互通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承德与京津地区的产业链加快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民生福祉:强化合作交流,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十年来,承德在民生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教育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与京津地区的教育合作,重点建设“3个一批”,共建一批帮扶学校,通过教育集团、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结对帮扶等方式,与京津中小学开展合作,109所学校与京津一批大学及中小学建立联谊关系,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全面完成投入使用,高职、中职在校生达1.05万人。承德医学院与北大医学部、首都医科大等国内顶尖大学和医院联合进行国家重点项目研发和临床诊疗研究。

在促进就业方面,我市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深化京津冀就业服务协作,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交流合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线下举办招聘会、线上发布就业信息等方式,推动劳务需求精准对接,培训贫困劳动力1.88万名,4.33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520份,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向教育、医疗等领域拓展。

在医疗方面,我市积极对接京津三甲医院,通过开办分院、合作共建、专科协作等形式开展医疗合作。目前,全市2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53家医院开展合作,科室间合作63个;9家医院加入31个京津冀专科联盟,6家医院加入9个京津冀远程医疗协作网。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承德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京津名医的诊疗服务。

借力京津优质资源,强化医疗协作联动。2022年以来,取消在承参保人去京津就医的备案手续,实现了北京参保人在承就医可使用北京市医保目录直接结算。京津累计来承出诊专家7000余人次,合作项目331个,17项新技术填补我市空白,培养学科带头人87名,开展各类学术讲座3405次。合作学科累计接诊门诊3.32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4万例,会诊疑难病例2.4万余例。

文化旅游:依托特色资源,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我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多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旅游康养产业作为全市“3+3”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打造北方绿色医养康养基地、国家级全域全季特色旅游目的地。

坚持“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与文化、康养、农业、体育等业态深度融合,积极对接京津文旅部门,整合三地精品景区和优质业态,面向京津冀旅游市场推出了16条精品旅游线路。坚持把发展温泉旅游医养康养产业作为承德“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型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温泉+”战略,赋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响了“皇家避暑地·热河温泉城”品牌。

积极承接养老需求,打造京津养老“微中心”。我市精准对接京津老年人需求,强化医养结合的优质服务供给,全面提高承接京津养老服务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印发实施《承德市推进医养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虎扑体育:加快推进京津承跨城养老工作若干政策措施》《虎扑体育:建立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的通知》等“一揽子”配套政策,努力推进政策互通,实施了一批承接北京养老需求疏解项目,建立承接北京养老需求向我市疏解项目储备库,全市储备81个项目,总投资764.2亿元。制定《加快推进北京养老需求向我市疏解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提出7项重点任务,滚动实施一批康养、养老产业项目,承接首批北京养老疏解18个项目,总投资221亿元,已开工建设16个,完成投资15.8亿元,已建成住房3586套。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我市将继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同时,我市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